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

2022/9/20 来源:不详

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onghe/89ac7.html

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

——建始县石门河地心谷景区写真

文/邓斌   图/吴冰

(一)景区关键语:

1、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

释义:“石门锁千古,峡谷藏万象”,是书法家廖峰先生为石门河——恩施地心谷景区的题词,十个大字高高镌刻在景区的摩天石壁上。上下联分别从时间的纵向长度与物态的横向广度方面,对景区的人文与生态进行了形象概括。

2、人类起源地,恩施地心谷

释义:所谓“人类起源地”,是指离河谷不远的巨猿洞(老百姓曾叫“龙骨洞”),曾发掘出生活在约万至年前的类人猿大量牙骨化石与下颔骨化石,这些化石的主人,后被人类学家命名为“建始直立人”;所谓“恩施地心谷”,是因涧壑幽深的石门河谷形同一道怵目惊心的地表裂痕,仿佛能通向幽邃晦暗的地心冥府!河谷的地理特征,若用科学术语诠释,应称为“高山喀斯特岩溶嶂谷地貌”,经考证,形成于距今约2.5亿年前的三叠纪。

(二)相关古诗选萃:

前过石门滩,昨饭石门洞。

千峰接万峰,骨立寒天空。

相对面两崖,无路许携从。

偶从发浩呼,四谷响交哅。

历乱如堆蓬,突兀累桂栋。

混沌谁凿开,万象归饰弄。

庄严示佛法,金碧晕鞭鞚。

沿缘度双磴,出门快飞羾。

——清乾隆年间进士吴省钦

释义:此诗盛赞石门的山形为“千峰接万峰,骨立寒天空”,水势为“偶从发浩呼,四谷响交哅”,崖石林莽为“历乱如堆蓬,突兀累桂栋”,更有“庄严示佛法,金碧晕鞭鞚”的石门佛寺一类人文景观,令游者可深切感受到山水背景中的古老文化。

石门千仞郁崔嵬,五色霓旌映上台。

太守自行督属吏,中丞亲说见如来。

固知虚妄无常理,转盼繁华已劫灰。

剩得匡庐真面目,依然山秀水潆洄。

——清乾隆年间举人范述之

释义:诗中列举了关于仙佛的种种传闻,转而指出佛家所谓“如来显灵”一类虚妄的说法有违常理。石门佛寺被战火摧毁后再无昔日之繁华,仅剩下石门一带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依然如故。

(三)景区人文故事:

故事一:巨猿洞,灰色记忆灵与肉

紧傍建始县石门河地心谷景区的巨猿洞,当地人称为“龙骨洞”,因为曾有人在洞口内外拾取过不少“龙骨”。后来,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通过科学检测,证实部分“龙骨”竟是史前古猿人的牙齿与下颔骨的化石,另外,也有一些伴生的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

具体情况是:年,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的野外考察队,在离巨猿洞不远的县、镇药材收购站共收集到多枚原始直立人的牙齿化石;年,文物部门进洞多次发掘,亦出土巨猿牙齿化石25枚;年,文物工作者又在离此不远的建始苗坪、花坪等地,获取巨猿化石14枚。其后,还逐步发掘到一些原始人的石制品与骨制品。

巨猿,最早由荷兰的生物学家G.H.R.vonKoenigswald(孔尼华)发现并定名,发现的国度目前仅有中国与印度。中国发现巨猿的地点共6处,其中含建始的巨猿洞和重庆巫山大庙的龙骨坡,这两处地方原始直立人的生存时间均在万年前。

“建始人”、“巫山人”,为在中华大地寻觅更早的人类遗迹(距今—万年前)提供了科学根据。西方权威杂志《自然》(Nature)、《科学新闻》也提出“人类祖先在中国”、“人类起源在亚洲”的论点,这对“人类非洲起源论”、“人类文明西来说”是一项严峻挑战,世界人类起源的历史极有可能被重新改写。

巨猿洞发掘出来的骨殖化石告诉我们:约在万至万年前,这里的幽冥洞天,就开始栖居过最原始的直立人,考古学家称其为“建始直立人”,他们竟与当时最原始的剑齿虎、野猪、犀牛、猕猴等恶兽相伴而生!。

如果我们的意识能穿越到万年,定可看见:洞口内外,人类的“巨人”祖先目光散淡,毛发参差,他们用尖利的啸叫呼朋引伴,时而手足并用,拨开乱草枯藤,依附在倒伏的树木上匍匐攀爬;时而立起身来,用手掌揉搓深陷的眼窝,将混浊的目光投向蓝色天宇和悠悠云片。他们浑身赤裸,体毛多呈灰黑色,头脸似人似猿,嘴尖腮长,牙齿外露,身后留有扫帚形的尾巴,有时成群结队相拥相携,有时分散开来穿林走棘。到了黑夜,走兽们悄悄接近洞口,洞穴里的“巨人”惊起长嗟,有胆大者用前爪操起树棍从洞口跃出,向群兽发起勇猛攻击。人与兽展开了殊死搏杀,黑影疯转,血雨溅迸,并伴以交错混杂的啸叫,洞室旁的荒草与小树被折腾得满地狼藉。后来,一具一具兽影乱纷纷地闪退,一个一个“巨人”累得呼哧呼哧喘息。天光微明,洞口外与洞室中,抛下若干具走兽与“巨人”们或血肉模糊、肢体残损或仅剩下白骨森森的尸身。一场恶斗,以双方各有死伤而结束。

所谓古猿与走兽“相伴而生”,只能推想出两种可能:一是那时的南方古猿已具备狩猎本领,他们将猎物拖进洞口茹毛饮血后,丢下群兽的大量骨殖;二是古猿的血肉之躯悲惨地充当了众兽的食品,只留下一颗一颗无法消化的牙齿与碎骨苦等岁月天光,森森白骨,渐渐风化成灵与肉的悲惨记忆!由此可见,“吃人”与“被吃”,早在多万年前业已“奠基”!龙骨洞的每一块“龙骨”,都是鲜活的灵魂的载体呀;生命处女河的每一涓滴,都凝聚着旷古回旋的歌哭和呐喊!

如果从古代典籍与地方志书上玄搜冥索,如果依据民歌民谣、民间传闻和极其有限的出土文物小心求证,恩施地面的人文发祥史的确相当漫长,给我们留存远古人类进化渊源记忆的物证,竟然是那些散碎的与冰凉无声的“龙骨”!

巨猿洞的“龙骨”,说明长江三峡、清江流域,无疑是人类最早的摇篮之一。

故事二:石曼桥,巴盐古道锁千秋

石门河地心谷景区的人文遗存,主要是穿越其间的巴盐古道以及凌空架在石门河上的石曼古桥。

巴盐古道,绵延上千里,是古代川盐销楚的重要通道,而石门天堑,更是巴楚咽喉最为雄阔险奇的重要关隘。“五千磴道绕旋螺,中有飞梁架烟雾”(清嘉庆进士鲍桂星《石门歌》诗句),“邃洞苔纹封古隶,曼桥流水送余春”(清道光年间建始知县袁景晖《石门怀古》诗句)。数百年间,烈日炙烤,风狂雨骤,“背脚子”、“挑老二”们以粟换盐,身负重荷,长途营运,黑汗如注,七里石梯下谷底,七里石梯上高山,打杵铁錾与山石的碰撞声、释放疲惫与烦闷的呼号声,在桥面以及溪岸陡峭的石磴子路上,传送过无比沉重的生命绝响。

最神奇者莫过于那道通天石门,右边是沉沉崖壁幕天席地,左边是天然巨柱力托千钧,一窍通幽,穹窿上覆,下临深涧,傲对白虎(河彼岸有形似伏虎的白虎山),阶旁野草青葱,洞壁光滑如洗,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栈道的石梯穿过门庭,然后绕柱半轮下临溪涧。古人“施南第一佳要”的题咏字迹苍劲,灰黑色的刻痕已与岩石融为一体。

石曼桥,也称石门古桥、通济桥、永兴桥,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单拱石桥,两端各有三级台阶供人登桥,青石板的桥面凹凸崎岖,麻条石礅穿铁链的桥栏完好依旧,像一把巨锁,紧紧锁住巴盐古道要冲。相传,这桥是被称为“八大王”的明末农民起义将领张献忠率兵入川时,为摆脱追兵,传令将士们各负一石于一夜功夫所建。

石门河元宝圣山的山形酷似一尊元宝。民谣云:“石门对石虎,金银二万五,谁能识得破,买下夔州府。”据说,张献忠血洗四川后,遭清将鳌拜率八旗护卫军围剿。张献忠为保住劫获的财宝以图东山再起,秘令其内弟率百名亲信将部分金银财宝运至石曼桥附近埋藏起来。事毕,其内弟又毒杀百名亲信,化身石佛寺挂单禅师,神秘护宝直至终生。清代,石门河有民谣云:“上七里,下七里,宝藏还在七七里”,“宝藏要想识得破,献上一百人脑壳”等,反映了石门河藏宝之神奇。亦有人说,元宝山下面恰似空中走廊的第二个平台即是藏宝平台,数百年来,许多惊心动魄的掘宝盗宝往事就发生在那里。

实际上,张献忠所建之桥早已不存,现存古桥应是清乾隆三十六年(年)建始县典吏史亢嗣监督重建,距今亦有年。

桥南岸,生长着一株古老的紫薇树(山里人俗称“马灵光”),高大壮硕,枝叶繁茂,亭亭如伞盖,树皮呈灰红色,树龄比桥龄更老,当地人视其为“神树”,不断有人上香叩拜,披红挂彩,祈望它为人们消灾赐福。

那株紫薇树王,朝朝暮暮被山民披红挂彩,寿高千载而无损折。

相传某年,一个贪心的财主想砍下这株紫薇树充当屋梁。当他挥起巨斧砍向树身,突然电闪雷鸣,一股强大的气流从树身迸射而出,将财主掀到河水深处淹死了。此后,再也没有人敢打紫薇树王的歪主意。其实,紫薇树本身就是长寿之木,这株生长在巴盐古道的树王千年不死,现已声名远扬。关于显圣一说,或许是地心谷河流磁场强大,紫薇树吸磁能力较强,当遭遇碰撞时,电磁就会释放能量,故产生电闪雷鸣现象。

故事三:石门寺,伽蓝遗梦施舍处

石门河南岸高崖洞穴中的石门佛寺,系清朝乾隆三十七年(年)时就任湖北巡抚的陈祖辉所建。

民间相传,那年,巡抚大人陈祖辉乘轿离开武昌,经石门河古道前往施南府察看城池修缮工程。当他顺石门河的千步梯道而下,累了,就指令随从寻找平缓的草甸落轿“弯稍”。吃罢干粮,饮罢山泉,随从与轿夫喘息方定,巡抚大人站起身来,正欲传令继续行进,忽见河对岸的高处有一眼崖洞,洞内,似有荧光一闪一闪地迸射而出。巡抚甚觉奇怪,定睛细看,但见荧光闪亮的洞内,竟有一尊大腹便便的弥勒佛塑像袒胸露乳,凝神端坐,荧光之源正是那一尊佛身。佛身后面,左右各侧立着一位戴着白色僧帽的无名佛。佛光明亮时,那三尊佛像及其周边的洞壁、丛林、悬泉等色彩缤纷,宛如仙界;佛光转暗后,洞内一片晦暗,惟有洞口外的崖壁草木森森。众人见巡抚大人盯着河对岸的高处目不转睛,也一个个抬眼望去,但除了高崖与荒径草野掩映的那眼崖洞,什么也没有看见。

随从问巡抚大人发现了什么?

陈祖辉说:佛光,那是佛光!

可随从一行人睁大眼睛,什么也看不到。

起轿后,众人继续前行抵达谷底的石曼桥,陈祖辉仍然看见那洞内同样有一闪一闪的佛光迸射,而同行人还是说并未看见什么。陈祖辉深感诧异,于是舍轿登山,邀随从同往洞中察看。到了洞口,只见洞内怪石嶙峋,冷风飕飕,黑黢黢,空荡荡,既没有什么佛光,也没有什么佛像。过了好一会,陈祖辉长叹一声,只好离开石洞继续前往施南府。

当晚下榻在施南府客栈,陈祖辉久久无法入睡,佛光、佛像,在他眼眶里挥之不去。直至夜深,陈祖辉忽见弥勒佛身后的两个白帽僧人飘然来到他的卧榻近侧,赤脚历历,袈裟破损。一声阿弥陀佛后,二僧说:佛祖差小僧面告施主,寒冬将至,我等无衣无鞋,难以御寒,恳请施主赐我师徒三人袈裟芒鞋等物聊度时日。陈祖辉闻言,欣然应允。天亮时一觉醒来,方知是伽蓝遗梦!

陈祖辉返回武昌后,向一辈子虔诚礼佛的八旬老母诉说此事。老母说,儿呀,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兑现。陈祖辉说,可那洞子里无佛无寺,袈裟芒鞋如何施舍?老母双手合掌,说,山门阶梯就是芒鞋,伽蓝(寺院)就是僧衣,香火就是礼仪,孩儿若诚心礼佛,何不按你恍惚中所见的状况,施舍钱财建造寺院与塑制佛像呢?那里既然是无数挑夫背夫们运盐大路的必经处,也好让佛祖冥冥中保佑代代众生往返平安呀!

几个月后,陈祖辉依老母之言,重返石门河,请名匠按自己幻觉中所见格局绘图施工,终于在那眼荒洞中建起了一座石门佛寺并塑制佛像。寺院落成后,他特意书《新建石门佛寺碑记》诗以存念:

不生不灭是生生,无住无去必有住。

佛在人心亦在眼,光明在眼却在树。

石门石虎相对出,涧水中流存宝库。

弥勒却惜草鞋钱,伽蓝遗梦施舍处。

说与路人莫失迷,千秋玄机此碑注。

此后,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点明烛,背夫与挑夫的脚步声、歇杵声和呼号声,伴随着骡马的蹄声山鸣谷应,在石门寺的香火佛光朗照下,似能通向人境的宁静与祥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18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