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诗词白居易思归坐惜时节变,蝉鸣槐

2024/9/30 来源:不详

夏至诗词

白居易《思归》: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文:枯木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白居易(年-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前半生仕宦略有挫折,然而晚年通达,生活优雅,修身养性,自得其乐,并享以高寿,结局完美。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风格平易浅显,音韵和谐,诗词主题前期多讽喻,后期偏闲适,这和其人生境遇有很大关系。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一十六·白居易传》记载,白居易自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贞元十四年(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虽然是27岁进士中举,然而在唐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来说,还是显得年轻有为,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表达他少年得志的喜悦。

校书郎就是掌管典籍校勘图书的小官员,俸禄微薄,然而却是很多官员飞黄腾达的基础,白居易在任职校书郎的时候,潜心学习,非常用功,其诗《紫薇花》:“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就是其辛勤工作的写照。

然而,由于刚中进士,朋友也少,工作清闲,正值夏至节气,天气炎热,因而诗人不由得动了思乡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思归》诗词,“时初为校书郎”为诗人自己题注。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晨昏”:“晨昏定省”之略语,谓朝夕慰问奉侍父母高堂。“伏腊”:古代两种祭祀伏祭和腊祭的名称,“伏祭”:在夏季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腊祭”:汉代为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后在冬季腊月初八。“及亲”:谓父母在世。“僶俛”(mǐnmiǎn):亦作“僶勉”,努力、勤奋之意。

第一段叙述诗人考取进士的缘由:在家奉养父母日常晨昏用膳,自己能力欠缺,想隐居不出仕,却一年四季祭祀的物资匮乏,趁着父母高堂在世,能够用俸禄来奉养双亲,于是辛苦求学,前来京师应试。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温席”:冬日严寒时,以身温暖床上席被,以待父母就寝。为古代事亲之孝行。出自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事母性至孝,母年七十,天大寒,常以身自温席而后授其处。”;“采兰”:供养父母之事。出自《诗·小雅·南陔序》:“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文选·束晳〈补亡诗·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李善注:“采兰,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喻人求珍异以归。”后因以“采兰”喻尽孝养亲。

第二段说明自己离家已久,有违孝行。大意为:离家已经太久了,自己微薄的俸禄却尚没有寄送回家。冬天没有尽到替老人温被的孝行,春天没有尽到奉养的义务。此段流露出诗人非常想尽孝心,可惜官职在身,无法尽到自己的责任。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夏至一阴生”:夏至后白天渐短,古代认为是阴气初动,所以夏至又称“一阴生”。“块然”:孤独寂寥的样子,出自《荀子·君道》:“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第三段,描写诗人现在寂寥孤独的情形。夏至过后阴气萌动,夜晚开始变长,自己孤身一人在京师,有家难归,长夜难眠,郁闷惆怅,不由得产生思乡之情。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最后一段抒发了思乡之情。故乡悠悠之情,魂牵梦绕,然而却无法亲身归乡,听到庭院中槐树上蝉在不停的鸣叫,不由得感叹日月如梭,时光荏苒,于是产生珍惜美好时光的念头。

这首《思归》是白居易刚中进士时的作品,诗人在京城举目无亲,朋友也少,校书郎的工作虽然清闲,却不能离开,因而孤独寂寞,到了夏至伏祭时节,鸣蝉聒噪,心绪难安,辗转难眠,思亲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因而有感而发,诗词浅显,意味悠长,郁结之情,令人伤楚。

/6/17榆木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8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