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世美的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芳草天
2025/3/9 来源:不详《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残阳野渡对于这首词,曾经产生过一些很离谱的好评。比如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廖世美《烛影摇红》过拍云‘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神来之笔,即已用矣!”还说“断肠何必更斜阳”几句“语淡而情深,令子野(张先)、太虚(秦观)而为之,容或未必能到”。
岸柳何穷,别愁纷絮但其实这几句大多为化用前人成句,虽然化用得很巧妙,很融洽,却也不至于说是“神来之笔”,不至于说张先、秦观在世都“未必能到”。化用前人成句,在诗词中很常见,这未必是后人投机取巧,而是登临某处胜景,某些前人佳句总是会萦绕心头,很难别出机,更难超越,总会受其影响。
秦观比如这首词,几乎有一半意象都是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郎中》诗,诗云:“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如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旧来流水知何处”等,很明显都是从中得来。
杜牧廖世美本人也非常明确地说明“紫薇登览最关情”,点出杜牧,后人有以为此“紫薇”确实是指星象的,未免不学。词的开篇先写浮云楼之高峻,“森耸凌云”,果然不愧“浮云”之名,然后就说当日杜牧登临,留下千古佳句。继而笔锋一转,说“惆怅相思迟暮”,既是解释杜牧诗意,也是抒发自己的相思愁怀。
迟暮化用旧诗,自抒己情,直到下阙,“平楚”既是指平原旷野,也是指浮云楼所在楚地,与杜牧“楚岸柳何穷”同意。词人说残阳映照平野,本来就是能够使人肝肠寸断的意象了,更何况我登高而望,极目萧瑟,便更觉得惆怅难忍。“晚霁波声带雨”几句,又是化用韦应物《滁州西润》诗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以见孤寂清冷之象。
残阳最后“芳草天涯,参差烟树”,其用意也皆相同。总体来说,此词以景胜,情感则深含于景物之中,语淡而情深,为何相思,为何惆怅,正不必明言。其结构以景始,至抒情,再转至摹景,层次分明,却并无出奇处。遣词用语多化用前人成句,但精巧流畅,不见滞殆,淡雅空灵,也颇见功力。只是倘若如况周颐的评价,说“真能不愧‘绝妙’二字,如世美之作,殊不多靓”,就有点过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