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婆婆休了儿媳,最后却又求她回家,
2025/6/26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611/v1vk3wh.html
古时有个女子名叫珊瑚,是陈家的女儿,丈夫安生是个读书人。
珊瑚生性贤淑,尽心侍奉婆婆沈氏,却仍被沈氏百般刁难,但她始终没有怨言。
安生是个孝子,只要母亲不高兴,他就觉得是珊瑚的错,因此常责罚珊瑚。
最后,安生为了让母亲高兴,便休了珊瑚。
珊瑚被休,产生轻生念头,得亏送她回娘家的老妇将她救下。珊瑚虽然保住一条命,但脖子仍有刀伤,老妇便将她送到安生婶娘王氏家中。
王氏是个寡妇,常年独居,十分同情珊瑚,于是将她留下。没过几天,沈氏知道后跑到王氏家大骂。
“珊瑚既然被休,那就不是安家的人,我现在收留的是陈家的女儿,你们管不着。”王氏素来傲然,不甘示弱,甚至数落起沈氏的恶行。
沈氏理亏,见说不过王氏,便骂骂咧咧地走了。
珊瑚不想王氏再被沈氏打扰,于是决定搬走。最后,珊瑚投靠安生的姨娘于氏,她是婆婆沈氏的姐姐,与婆婆不同,于氏对珊瑚倒是很好。
于氏儿子早逝,留下守寡的儿媳和年幼的孙子。于氏了解后,当即决定收留珊瑚。珊瑚便在于氏家住下,日夜纺线织布,辛勤劳作。
几年后,安生的弟弟安二长大了,娶了媳妇臧姑。臧姑说话刻薄,蛮横凶悍,比婆婆沈氏还厉害。
沈氏稍显怒意,臧姑就立即大骂。安二性格懦弱,不敢袒护母亲。从此,沈氏曾经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甚至被臧姑使唤做事,就像丫环一样。
沈氏苦不堪言,只能关上房门默默流泪。不久后,沈氏气闷郁结病倒,生活不能自理。
安生只好日夜照顾母亲,双眼熬得通红。本打算让弟弟偶尔照顾母亲,但臧姑直接锁门不让安二出去。
无奈之下,安生只好求于氏帮忙。随后,于氏到安家照顾沈氏。从此,于氏家里天天派人送好吃的,但于氏不吃,都给沈氏吃。
几天后,沈氏病情逐渐好转,直夸于氏的儿媳孝顺。
于氏问:“你觉得被休的珊瑚如何?”沈氏叹了口气没说话。
“珊瑚任劳任怨,你还不满意,这能怪谁。”于氏毫不客气地说。
沈氏病好后,于氏准备回家,沈氏哭着说:“姐姐回去后,我还是活不成。”
见状,于氏建议沈氏让两个儿子分家,但臧姑坚决不同意。直到安生愿将田产全部给安二,臧姑才接受分家。
分家文书签好后,于氏才启程回家。第二天,就派马车接沈氏到她家去。沈氏一见到外甥媳妇,就猛夸她的贤惠。
“人多少都有缺点,我不过是容得下媳妇的缺点罢了。就算给你这样的儿媳,你也受不了。”于氏说道。
沈氏刚想分辩,于氏接着说:“实话告诉你,之前往你家送东西的,不是我的儿媳,是你曾经的儿媳珊瑚,全是她织布买的。”
沈氏大吃一惊,顿时泪如雨下,羞愧难当。珊瑚含泪走出,婆媳二人和好如初。
从此,安生卖文赚钱,珊瑚织布贴补家用。
安二家倒是富裕,与哥哥家隔墙而住,但臧姑天天对着院墙那边大骂,安生三人并不理会。
臧姑无处撒气,于是虐待丫环,最后竟逼死一个丫环。丫环的父亲将臧姑告到官府,县官拘来臧姑严刑拷打。
县官贪婪,勒索大笔钱财。安二将田产抵押借钱,县官才放夫妻俩回家。
臧姑伤还没好,债主就找上门来。无奈之下,安二只好变卖田产。但买家任公认为,安二的田产有一部分是哥哥让给他的,他要求安生也在文书上签字。
安生只好到任家。谁知,任公一看见他,就开始自言自语:“谁要买我的田产?”随即对安生说:“冥官感念你们夫妻二人孝顺,特准我回来见你一面。”
“父亲有灵,快救救弟弟吧。”安生当即跪下哭诉道。
“逆子悍妇两口子是活该,你快回家赎回我的田产,银子就在院里紫薇树下。”说完任公就晕了过去。等他醒后,完全不知道自己刚刚说了什么。
安生回到家如实说出,臧姑得知后立即带人去挖,然而什么都没挖到。稍后沈氏去看,也没看见银子。
没想到,到珊瑚去看时,坑里全是银子,她喊安生来验证,果然是银子。
安生觉得父亲留下的财富,应当兄弟俩平分,于是招呼安二过来分银子。
不料,分到安二手里的银子,要么变成石头瓦砾,要么就是假银。
然而,这些有问题的银子一转到安生手里,又全变成真银。为此,臧姑三番四次到安生家闹,还把安生赎回来的田契抢走。
一天夜里,安二梦到父亲呵斥说:“既不孝顺父母,又不敬重兄嫂,离死不远了还不自知,我的田地一寸都不会给你。”
安二惊醒后,让臧姑把田产还给哥哥,臧姑不听。
没多久,她的两个孩子相继去世,这才害怕地将田契还回去,从此孝顺婆婆,尊敬兄嫂。然而,臧姑后来再无子嗣。
这改编自《聊斋志异》。
都说强势的婆婆会有个弱势的媳妇,反之亦然。故事里的婆婆沈氏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典型的欺软怕硬。沈氏对比之下,才知道大儿媳珊瑚的好。
珊瑚的逆来顺受,只不过是对于当时社会背景来说而已。古代女子地位低下,被婆家休了只会让人瞧不起。
放到现今社会,女性的思想越来越独立,有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婆媳相处方式与旧时大有不同,正如于氏所说,每个人都会有缺点,相处融洽不过是懂得包容罢了。
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然而,任何感情都是双向的奔赴,只有真正地理解对方,包容对方,才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