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影业的兴衰历程

2022/10/17 来源:不详

中国有很多有钱人,但敢像王中军一样花钱的应该不多,他喜欢收藏,花了四个亿拍下了梵高真迹,用两个亿成交毕加索的收藏以及北宋曾巩的书法作品。他从世界各地买来的藏品还有很多很多。为了放下这些宝贝,他直接在北京开了一家美术馆,闻名遐迩。自己常说,只有在收藏面前,我感觉到自己再有钱也还是个穷人。

20年前,华谊两兄弟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华谊在娱乐圈里也是资本的象征,是无数明星渴望的梦工厂,李冰冰和周迅的一姐之争,邓超黄晓明的一哥之争,在当年都是何等的精彩,但这两年华谊兄弟深陷财务困境,负债累累,曾经辉煌的两人也走到了向朋友借钱的道路。王中军在采访中甚至直言第一次感受到世态炎凉,无数人都难以想象他们也会走到今天,可如果不是他们,我们中国的华语影坛不知道还要走多少弯路。

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俩是典型的大院子弟军二代,父亲出身野战部队,他们相差十岁,从小就在父亲的部队环境中长大。死板和枯燥是王中军从小的印象,这让他对色彩鲜明、线条多样的画画有了特殊的喜爱。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就能照着书里的描述将三国杨家将中的各种人物画的维妙维肖,这令她十分得意,想着长大后要是能当个美术老师就好了,可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日后自己是能将梵高、毕加索的真迹收入囊中的人物,但要实现这些,当老师远远无法实现,一切还要靠他的弟弟王中磊。初中毕业后没多久,王中军就在父亲的帮助下去了部队当兵,而王中磊此时仅仅六岁,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他肩上没什么责任要担,一直以来都是被呵护和宠爱的那一个。这也难怪,他在多年后评价自己说,我一直都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不过除此之外,它的美好童年还沾了哥哥的光。

那时候的大院子弟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感,但也是挨父母的打的,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听话就是打。王中磊很会看人眼色,从来不做调皮捣蛋的事儿,自然也备受家长们的喜欢。王中军当了几年兵后,被分配到了国家物资局出版社,在这里首次接触到了传媒行业,85年又从机关辞职,做起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拍拍画册、挂历,还承包了广告公司,折腾了四年,依旧是一事无成,但眼看着已经到了快30岁的年纪,便决定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攻读硕士,顺便利用课余时间赚钱打工。当时为了多赚点钱,他可以每天工作将近16个小时不停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平时做的都是蓝领工作,累得回到家以后连洗澡的力气都没有。所谓的蓝领工作就是体力工作者,像送外卖的工人等等。而就在他羡慕美国人住着豪宅、开着豪车纸醉金迷的时候,弟弟王中磊考上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成了家里唯一的一个大学生。家里原本的打算是等王中磊从这里毕业后,可以合理利用一下资源在北京从政,可王中磊偏偏在大学期间爱上了电影。

年20岁的王中磊刚刚大学毕业,他给哥哥写信说想做电影公司。王中军用四个字就将他的热情彻底浇灭,钱从哪来?之后,王中磊只能老老实实进了专业对口的机关工作。四年之后,王中军从美国回来,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10万美金,按照那时候的平均收入,就算是混得最好的留学生,一年也才能攒下四五万美金,难以想象王中军在美国吃了多少苦。不过他依旧感到无比快乐,尽管日后手握数亿财产,他依然说,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候是在美国打工,那几年,他没有弟弟的天马行空。回国后,他拿着这些钱重操旧业,开了一家广告公司,这家公司就是华谊兄弟的前身,名字就叫华谊。这一年,王朔和冯小刚也成立了自己的好梦电影公司,准备大干一场。但现实却事与愿违,王中磊和王中军的广告公司虽然只有10万美金的初始投资,但做生意,人脉才是最大的优势。朝廷有人好办事,他们的公司才开起来没多久,就拿到了中国银行、国家电力以及中石化等多个大企业的订单。随着业务越来越多,他们赚得也就越来越多。短短三年,华谊广告公司就成了国内十大广告公司之一。钱一多,野心自然就大了起来。此时,王中磊再次提起了拍电影的梦想。

于是在年,两兄弟投资了第一部电视剧心理诊所,这是英达导演的轻喜剧,主演是蔡明和杨立新。当年英达靠着我爱我家一战封神,打开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大门,所以这部剧非常适应当时的市场,不仅让兄弟俩回了本,还赚了一倍。这次成功的投资让兄弟俩信心倍增,便直接成立了影视公司,在华谊后面加上了兄弟二字,寓意着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同时也有着和华纳兄弟比肩的私心。之后他们又投资了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和姜文的鬼子来了,结果一部票房爆了,连本都没回,另一部直接没过审,给了王氏兄弟俩不小的打击。此时王朔的作品和电影通通被以宣扬灰色主义的名义封杀,他孤身一人去了美国避风头,和冯小刚的好梦电影公司也走到了尽头,没了王朔,冯小刚就像是没了娘的娃一样。几个人都在同一片天空下发展。其实王氏兄弟和王朔、冯小刚早就相识,但圈里人和冯小刚交往,说白了看的就是王朔的面子。王朔走后,冯小刚自然就成了小透明,所以王氏兄弟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向他抛去橄榄枝。

冯小刚只能先进了紫禁城影业打工,直到年,冯小刚拍摄的甲方乙方电影在春节上映。其实一开始所有人都不看好这部电影,心里想的都是谁大过年的看电影啊,结果票房直接卖到了三千万一举拿下了那年的票房冠军,中国贺岁片的时代就此开启,冯小刚也靠着这部电影跻身进了第五代导演的行列。此时迫切希望在影视行业大杀四方的王氏兄弟才突然想起来,原来还有一个冯小刚,他们开出了一年万外加股份分红的条件,这对在国有企业紫禁城影业拿着死工资的冯小刚来说是天大的馅饼,就这样,高薪挖来的冯小刚成了华谊兄弟最大的转折点。年,华谊投资了冯小刚的没完没了。这部片子和港台的贺岁片不同,有一些悲喜剧的味道,再加上集合了葛优、傅彪、吴倩莲三大巨星,王中磊还在里面客串了一下傅彪的朋友。在国产片市场持续低迷的时期,这部片子的反响很大,不仅赚到了六千万的票房,还额外赚了多万的广告费,这让兄弟俩大喜过望,想着终于找对了人,也认定了电影行业。兄弟俩分工明确,哥哥王中军坐镇公司内部,弟弟王中磊在外抛头露面的宣传。因此在一些公众场合里,我们几乎看不到王中军的身影。之后,只要是冯小刚的喜剧和贺岁片,基本上都是华谊投资,像大腕、英雄、手机等等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捧红了徐帆、葛优等不少实力演员。

因为冯小刚来自于社会底层,所以冯小刚清楚老百姓想看什么类型的电影,然后精准地拿捏。王氏兄弟很了解这一点,王中磊因此还评价他说,华谊的天下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观众想看什么,他就拍什么。这之后,冯小刚成了华谊兄弟最大的王牌,双方一起携手走向了娱乐圈霸主的地位。有了钱和技术,华谊现在最缺的就是人,于是便开始了第二步的大扩张,疯狂签约艺人。他们签下的第一个艺人就是李冰冰。李冰冰当年的男友是个地产大亨,和王中军是好朋友,有了他的牵线搭桥,李冰冰在华谊的地位很不一样,再加上有一个能干的经纪人妹妹,更是吃香。不过,让华谊真正走向内地的娱乐公司的功臣还是另一个女人王京花。

在圈内,王京花被人们称之为花姐,是董子健的妈妈,是娱乐圈里的首席大经纪人。但在90年代末时,国内根本没有所谓的经纪人行业,所有艺人大学毕业后必须要到各种电影制片厂、话剧院、人艺、总政歌舞团等正规单位应聘,但大多数人工资都很低,甚至没有工资,为了生存下去,偷偷赚外快是公开的秘密。刚开始的时候,花姐就是个中介,知道哪里有演出后,挨个给演员们打电话,问他们愿不愿意来,因为从不克扣演出费,演出也很正规,而且被照顾的也很好,所以花姐的口碑很好,慢慢的就越做越大,到了年左右,他手下的艺人到达了巅峰,而且还个个都是大腕儿,像陈道明、李冰冰、任泉等等,各个都很听花姐的话,手底下的人多了,华姐一个人忙不过来,有了和一个机构合作开公司的想法,而此时华谊兄弟又迫切的希望找到一位成熟有实力的经纪人来解当务之急,双方一拍即合。

很快便开始了合作,而王京花之所以能这么受人喜欢,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会来事情商高。坊间传言,不管是哪个艺人跟着她演出,他都要把对方照顾得非常到位,大到行程路线,小到穿衣吃饭,无一不是妥妥帖帖。但在王中磊眼里,这些都不是经纪公司该做的事情,所以多年后他还说到,像花姐那种保姆式带人的方法已经过时了,现在必须实行制度化管理。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双方分道扬镳的原因吧,不过这都是后话了。总之,在王京花和王氏兄弟俩联手之后,华谊基本无人能挡。靠着冯小刚和王京花这两大王牌,华谊兄弟两人终于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王中磊游走于万花丛中。对比之下,王中军则低调一些,因为从小就喜欢美术,所以有钱了以后有了些艺术家的气质,但在面对以前梦寐以求的东西时,还是有些财大气粗。他曾托冯小刚买入了一副陈逸飞的作品娟娟,要价万。买完后,王中军还称多万一点也不贵,自己捡了个大漏。确实,跟动辄几个亿的收藏相比,多万确实不算什么。王中军的家里很大,里面摆满了他的收藏品,只要去过他家的人都会惊叹,比博物馆还壮观。为了让孩子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她愿意花10万买一颗树,还有一棵百年紫薇树从南方移植过来,光运输费和保险费就是几十万,像这样的细节,王中军身上还有很多,总之,只要是花钱的事,他从没有手软过。但所谓盛极必衰,华谊兄弟确实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培养出了众多实力明星,让娱乐圈更加完善,但他们却从来都没想过,若是离开冯小刚和王京花,华谊应该怎么办。一次采访的时候,有记者问王中军,华谊十几年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他回答说,冯小刚离开我的那一年。

但实际上王中军没说实话。华谊最大的打击应该不是冯小刚自立门户,而是王京花的出走以及年王京花成立橙天娱乐,带走了一大批顶级艺人,华谊只剩下了一群小鲜肉和小花。当时外界纷纷声称花姐架空了华谊兄弟,王氏兄弟不肯承认,并放言,除非我走了,否则华谊缺了谁都可以。年华谊股价大跌,王中磊不再沉迷于美色,王中军为了还债,变卖了收藏多年的名画,那一年,兄弟俩就还了债务,但这并没有让公司迎来转机,银行的逼债压得他喘不过气。为了保住华谊,王中军甚至辞去了华谊董事会主席的职务,并和马云等昔日好友借钱渡过危机。

如今,影视寒冬还没有过去,王家也努力培养起了第二代华谊,依旧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但所谓触底反弹,曾经给我们带来无数好作品的华谊兄弟也不是没有可能不会东山再起。就像王中军说的那样,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点点把现在被动的局面翻回来,那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