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紫薇花与紫薇郎
2025/3/12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s://m.39.net/disease/a_5469129.html
紫薇花与紫微郎
上篇文章中简单介绍了紫薇花是官样花(做官的花)的典故,据《唐书·百官志》载:“开元元年(公元年),改中书省曰紫薇省,中书令曰紫薇令“,缘起迷信的唐玄宗认为,将负责发布诏书的中书省改紫微省,意味着从此发出的诏书是无可动摇的上天的旨意;尽管没几年,紫薇省又重新更名为中书省,但紫薇与中书省(曾名紫微省)的渊源自此展开,紫薇的名字,也与中书舍人(古代职官名,为辅佐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掌诏令、侍从、敕旨、审阅上奏表章等事,多为皇帝心腹,参与机密,位高权重)结下不解之缘。
最早被称作紫微郎的,是唐肃宗时期的徐浩,褚朝阳《奉上徐中书》诗里说:
中禁仙池越凤凰,池边词客紫微郎。
这里的紫微郎,即指当时的中书舍人徐浩。
紫薇花对紫微郎
而将紫微郎这个称谓发扬光大的,还是居易白乐天。公元年(长庆元年),乐天年四十又九,官拜朝散大夫,后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曾作《紫薇花》(亦题《直中书省》):
“丝纶阁下文书静,
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微郎。”
诗人在丝纶阁值班,没什么诏令可写,周围一片寂静只听到钟鼓楼上刻漏的声音,时间过得太慢了。在这黄昏的寂寞中,诗人一个人孤独地坐着,谁来和他作伴呢?唯有紫薇花和他这个紫微郎寂然相对。
诗里乐天以“紫微郎”自称,被贬回朝,多少有些春风得意马蹄轻,为国报效忧心忡之意。自他之后,紫微郎就成了中书舍人的专用别名。
紫薇舍人杜紫薇
自唐起,以紫薇为题的诗词歌赋比比皆是,其中,小李杜之杜牧以一首《紫薇花》“技”惊四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清晨,紫薇花迎着秋天的寒露开出一枝枝新鲜的花朵,春天时节,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而紫薇花不与百花争春;
秋风萧瑟,无言的桃花、李花,不知今在何处,只有紫薇花向着清冷的秋风,笑对那些争着在艳阳春天开放的花朵了。
虽写紫薇但诗中一字不提紫薇,只以开在春天的桃李花来反衬紫薇淡雅高洁的风骨和一枝独秀的品格,令人玩味不已,被誉为咏紫薇诗中的佳作。这里诗人借花自喻,后人皆以“杜紫薇”誉之。
而素有大志的杜牧,经历了从唐宪宗至唐宣宗六个朝代,官宦沉浮,也曾任职中书舍人,因此被誉称“紫薇舍人杜紫薇”。
“自惭终日对,不是紫薇郎“
“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
自惭终日对,不是紫薇郎。“
此《紫薇花》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王十朋所作。从小日诵数千言被誉为神童的王十朋,少时就有忧世拯民之志,十七岁“感时伤怀”,悲叹徽、钦二帝被掳,宋室被迫南迁;十九岁时写出“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的名句,才华远近闻名。因当时南宋政治腐败,奸臣秦桧专权,科场黑暗,屡试不第。直到秦桧死后两年的绍兴二十七年(年)三月,高宗亲自面试进士,四十有六的王十朋才一举夺魁,官秘书省校书郎。
此五言小诗自然晓畅,抒写了诗人报国无路、“不是紫微郎“的苦闷怅惘。
作了紫微郎,又怎样?
不是紫微郎,自然有烦恼;作了紫微郎,又怎样?
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的陶弼,就曾经以《紫薇花》为题:
“人言清禁紫薇郎,草诏紫薇花影旁。
山木不知官况别,也随红日上东廊。”
含蓄地说出做官的况味并不那般美好。
紫薇花对紫薇翁
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
白发苍苍紫薇翁在欣赏着艳丽的紫薇花,虽然二者都叫紫薇,但样貌大不同;艳丽的紫薇啊,不在百花盛开的春天绽放,而是盛放在炎热的夏季。当年的江州官舍有两棵很高的紫薇树,长安城里兴善寺也有一大丛紫薇花,可是怎能跟苏州居舍的紫薇相比呢?苏州的紫薇花,生长在雕栏画栋之间,在明月的照耀下,勃然而放,艳丽无比。
还是那个白乐天,还是一首《紫薇花》,54岁时转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历经宦海沉浮,不再有“紫薇花对紫微郎”的“年少轻狂”,而是“紫薇花对紫薇翁”的“暮气沉沉”了。
写不完的紫薇花,说不尽的紫薇郎,紫薇花与紫薇郎的不解之缘,你还知道哪些呢?欢迎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