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演员槽点比看点多,她综艺不
2023/10/24 来源:不详4月16日,江苏卫视与优酷平台同步上线了《我是女演员》,即“全新古装女演员养成系演技真人秀”,该综艺直接覆盖了演技类综艺、“系”选秀等多种节目定位。
当然,其中最显著的标签还是“女演员”。
这档节目由演员刘涛担任教导主任,张晓龙任教研组长,严屹宽、郑元畅、李治廷组成班主任天团,他们一同负责教学、培养新生代女演员。节目第一期还请来了因《山河令》大火的演员张哲瀚、龚俊,以及客串“皇阿玛”的张铁林等嘉宾。
“选女演员的综艺请的全是男艺人”“导师阵容寒酸”“张哲瀚龚俊成引流工具人”等话题热议不断,但唯独少了本该成为焦点的那些年轻演员们。可惜妹妹们百般才艺备考核,大哭大笑学表演,却依旧“被脸盲”。
在“女演员”里做选秀,是另辟蹊径开赛道,还是班门弄斧搞山寨呢?
导师?演员?
《我是女演员》本来叫《超A女壹号》。原名的选秀味道更浓,市场竞争标签更重,从“养成系”的节目模式,以及成为优酷IP剧女主角的最终奖项来看,原名倒是更合适。
但后者的概念还是偏圈层化。年末同在优酷播出的一档于正作为发起人,携其御用选角团拍摄自制剧的综艺,还是得叫《演技派》。同理,《我是女演员》也能吸引更广泛的受众。
“演员”是定位,我们先来看演员。
节目规则应同时指向两个方向:一是坚决捍卫最初的目的,二是清晰划分节目的环节。
优酷以IP大女主剧作为最终奖励,希望选出能够代表Z世代新生代女演员的下一个古偶大女主。“演技养成”和“学员新秀”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节目不囿于名气与经验等标准,而是从特质看潜质。因此学员既有来自北电、中戏等院校的科班演员,也有非专业体系的业余选手。
因此有关“既然是选女演员,为什么要有限制年龄”等讨论也就不必纠结了,人家不是要呈现女演员的整体市场实况,而是给自家选古偶剧女主角。
节目规则围绕“选角”目的,因此《我是女演员》的面试环节,每个学员都穿统一古风服装,考核阶段选择了《还珠格格》中的经典桥段,提供了小燕子、紫薇、香妃三种类型角色给学员演绎。
但该综艺的最初目的并没有清晰地呈现给观众。例如面试环节,观众在弹幕中屡次提及“学员为什么要穿古装跳芭蕾”;节目第一期播出后,观众也热议“为什么考核这种对演技要求不大的影视片段”。
不仅观众不清楚,导师们也一头雾水。
节目采取了分班模式,由严屹宽、郑元畅、李治廷分别担任“才艺班”“综艺班”“自定义班”的班主任。
面试完第一位学员时,各位班主任给灯较为随意,刘涛问:“你们亮灯和不亮灯,不应该提一下真实的想法和问题吗?”三位班主任面面相觑,看来这些导师适应新身份也需要一个过程。
但导师的“不作为”也让分班模式失去了意义。选手自认“综艺梗不好”,所以放弃选择“综艺班”,但“综艺班”实则是“综合性艺术”的意思。那么这跟“才艺班”有什么区别?“自定义班”又是什么?为什么三个班的学员接下来的考核内容一模一样呢?
我想,这几个问题不应该交给观众自己领悟。若是如此,还不如叫“颜值班”“形体班”“台词班”,再来个“潜力班”,一目了然,然后让学员们逐一打破标签,看谁能率先进入“演技班”,成为当之无愧的女一号。
导师阵容是节目较大的争议点。刘涛是文工团出身又有代表作品的女演员,严屹宽作为“天涯四美”之一,有多年古偶剧男主经验,还算靠谱。
而郑元畅和李治廷并没有古偶剧代表作,近年来在作品中的演技也颇受争议,李治廷自我吐槽:“放进我班里来挺忐忑的,万一戏比我还好……”
郑元畅在考核环节出演《还珠格格》中尔康、乾隆这两个角色,被观众吐槽太“尬”了,他的台词功底也备受质疑。
这是由于考核环节的设定,郑元畅在表演时多处搞笑台词和夸张表演都是自由发挥,用来测试学员的应变能力。但即兴表演也应当符合基本人物逻辑和情景设定,起码要保证情绪到位,否则就脱离了影视表演的范畴。
女性话题成鸡肋,“她综艺”红利不再
《我是女演员》,“演员”是节目定位,“女”就是节目标签。
无论节目本意如何,观众是一定要点进来瞅瞅“女演员”是怎样的,或者说节目想要的“女演员”是怎样的。更何况,《我是女演员》的确预埋了不少女性话题。
例如学员中有一位30岁的新晋“宝妈”,表示自己在舞台多待一分钟就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勇气;还有一位学员特意将自己年龄改小了八岁,但又表示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魅力。
李治廷也在这个过程中,表达了“女演员在行业里比男演员有更大的年龄限制”的观点,其他学员们也认为美丽是多样的,不应该被定义的。但这种言论出现在对年龄与外表有固定要求的古偶剧大女主的选拔综艺里,似乎格外无力,甚至给节目效果打了折扣。
30岁“宝妈”的“勇气论”打动了导师们,修改年龄的女学员所呈现出的“言行不一”让导师们质疑,前者进入“综艺班”,后者则被待定。而两位学员的面试表演环节,却根本没有呈现在正片当中。
在此说明,学员的命运有一半握在剪辑师手中,剪辑选取的综艺片段与先后顺序,极大影响着学员的人设与故事走向。因此到底“真诚坦然”还是“心虚遮掩”,观众的认知或许只在剪辑师的“移形换影”之间。
不过,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两位学员都毫无疑问成了这档节目的牺牲品。如果节目意在突破古偶剧的限制,那么先完整呈现学员表演的高光时刻,赢得导师认可后,再提出思考塑造人设,顺理成章,而不是谁对女性年龄的认知更正面就让谁晋级。
很显然,先导片中铺设的第一个女性话题并未激起波澜,没有戳到观众痒处,尚不如预告片中张哲瀚和龚俊的几秒镜头有热度。
市场不缺“小花”。有杨紫、迪丽热巴、谭松韵等为代表的“90后小花”,也有热度攀升的赵露思、周也、宋祖儿、关晓彤等“95后小花”,以及杨超越、吴宣仪、程潇等由爱豆转型的“小花”。
她们牢牢占据着古偶市场,甚至部分“小花”正陷于角色类型的桎梏中,正在苦苦思索如何转型。
这与目前古偶剧人设单一化、剧情套路化严重有关。因此《我是女演员》想要在古偶剧的女主选拔场中塞进女性话题,多半是费力不讨好的。
女演员想要突破市场限制,首先得抓住机会尝试多元化的类型角色,当剧集市场还不敢冒险做出突破时,综艺倒是可以试试,帮助她们找到新的方向。
《我是女演员》如果舍弃老生常谈的女性争议话题,而专注呈现年轻演员的生存实况和自身魅力,可能会更加讨喜。
例如腾讯视频正在播出的《姐姐妹妹的武馆》,馆长张雨绮带着硬糖少女的7位成员,以及秦霄贤、董又霖共同习武开馆,节目内容未强调女性成员,但将“姐妹们”的独特视角代入咏春当中,也体现了一种特别的青春力量。
近期“她综艺”呈井喷之势,爱奇艺播出的自制综艺《姐妹们的茶话会》以“她”视角看世界,针对各自国家话题进行延展讨论;芒果TV推出的女性脱口秀《听姐说》,围绕热点话题以女性视角进行观点表达;湖南卫视的《妈妈,你真好看》成为全国首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