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读书,会降低表达能力吗
2025/3/14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哈喽大家好啊,这里是每天思考人生的小酥。
开篇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一个月会读几本书?每年你会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情况,为了让自己养成读书的习惯,会在枕边或书桌上放一本书提醒自己每天要看书。
然而看书的时候又会忍不住拿起手机刷各类社交软件。等到睡前瞟见一页未翻的书,又会在心里教育自己,“你今天又没读书!”。
好了,摊牌了不装了,小酥就是上面这种人,这样算起来我上次看书的时候还是上次呢。你呢?
最近有个有趣的话题,长期不读书会降低表达能力吗?
小酥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表达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
比如你想跟别人表达一个观点,但因为脑子里装的都是一些梗。
比如什么“瓜保熟吗?”、“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三句话让…为我花钱”……虽然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但又还像没说,不能令人信服。
举一个非常好理解的例子,你和自己另一半约会,离别时你非常不舍。
不太会表达:怎么才两分钟?
会表达:果然和喜欢的人一起时间会变快。
你品,什么是表达的艺术。
关于这个问题,网友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打雷莫西拉纳一绝对会降低的……
现在只会啊啊啊啊啊,根本说不出别的。
小酥BB:我貌似现在也只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会别的……
年糕兔子地盘会!
虽然这是影响表达能力的一个方面,但如果长时间不读书,有时候话到嘴边你说不出,无法精准表达意思,又或者说出一些贻笑大方的话,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所以即使离开校园,踏上工作岗位,也要抽空读点好书。
小酥BB:也许读书不能马上提升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但经过长期积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的表达。
因为肚子里有墨水了,思维自然就打开了。
突然想起《还珠格格》里小燕子闹过的笑话,紫薇明明是表达对她的关心,她因为读书少误解了紫薇的意思,以为紫薇是在嘲笑她被关了起来。
营养师张婕还是应该多读书,提高自己的逻辑思辨能力。不是有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为什么要读书?比如,看到美景你会说:“日出东方催人眠,不及晚霞懂我心”,而不是“哇!这天好美。”
小酥BB:哈哈哈哈哈哈,真实了。
关于是否坚持读书这件事,其实之前的学者就曾表达过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起来看大师们怎么说。
相信大家每次考试时都喜欢调侃的说一句“书到用时方恨少“,但往往没几个人记住这段话的完整表达。
其实这句话出自陆游的《警世贤文》之勤奋篇:”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因经过始知难。“
它的意思是,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勤奋学习,等到年老的时候才后悔没有好好读书。
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意思是:士大夫三天不读书的话,经义之理就不会在心中交会,对着镜子会觉得面目丑陋,对人说话则庸俗乏味。
关于这一点,明代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对这句话的表述略有变化:“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朱舜水《书读书乐卷后》也称:“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戏剧家、作家德尼·狄德罗曾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可见他认为读书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习惯,因为如果一个人停止思考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喜欢碎片化的阅读,追求极致的“快“,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表达变得越来越模式化?
关于读书这件事,小酥认为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