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在园林空间及景观营造中的作用与实践
2023/8/29 来源:不详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1/5837457.html
摘要:植物是营造园林空间及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于园林空间而言,植物既可以充当背景板,也可以独立塑造景致,归属于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于园林景观而言,植物主要以“嵌入”的形式参与,与假山、水体、建筑等要素相融合,形成特定空间内的视觉效果。此外,植物具备生态修复、改善环境等多重功能,无论是古典园林修复还是现代园林建设,植物都是不可或缺及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园林空间内的植物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探讨其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应用方式,并归纳主要的园林空间类型,另一方面探索如何利用植物营造园林景观,提出可行性的实践策略,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园林植物;园林景观;园林空间;营造原则;实践策略
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思想等综合载体,它以独特的空间营造与物料运用方式,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自然观念、生态伦理与道德范式,将建筑艺术、诗歌文学、宗教思想、古典哲学等融入到一方山水中。其中,植物是中国园林体系的重要审美对象,既能够独立成景,彰显“花树之美”,也能够与地形地势、建筑雕塑、水体回廊等相融合,充当特定景观的辅助要素。从这一角度说,“植物”作为一种造园要素,它实际上是在平面、立面、侧面等均能够发挥营造作用。
一、植物对园林空间景观营造的作用
(一)界定景域、拓展园林空间功能
直观上,植物是构成、分割、限制、组织园林空间的重要元素,同时它与水体、建筑、地形、雕塑等“组合搭配”,成就一处处别致的景观,即界定单个的“景域”。就植物对园林空间的营造作用来说,它可以创造出“开敞空间”“封闭空间”“纵深空间”及“覆盖空间”等多种类型。
例如,“开敞空间”是园林空间类型中最常见的,对于植物的布局、组合等要求不高,一般借助低矮植物即可营造而成,如大面积的草坪、几何图案花坛、成片或成排的灌木丛,这种营造方式不会遮盖人们的视野,可以在视觉所在地观赏四周的景物。“封闭空间”则是利用植物完全隔离、封锁的状态,多用于园林休息区空间的营造,旨在给游园之人提供一处安静所在。“纵深空间”是指视觉两侧被植物遮挡,它基于平行延伸的方式营造,常见于园林中的小径、回廊。“覆盖空间”是指利用植物封闭顶面,如公园中常见的葡萄架、紫藤架、常春藤架等,可以发挥很好的遮阴纳凉作用;以上主要从园林空间角度分析植物的作用,同时,植物对于园林景观的营造也十分重要。
(二)扩大景深、丰富园林空间层次
植物在景深创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丰富园林空间层次不可替代的要素。整体上,园林空间景观大致可分为远景、中景、近景,三种空间景观依据视野可触及的范围划分,植物发挥作用的方式也有差异。首先,对于园林空间远景的营造,主要是指视野最远处的景观元素,需要保持空间开阔、确保一览无余,如远观一座仿古建筑、一处假山飞瀑,植物的主要作用是衬托,即在主体景观的四周形成参差变化,便于游客视线聚焦。其次,对于园林空间中景的营造,植物主要发挥“交相辉映”的作用,所有景观元素都要保持清晰可见,例如身处“观秋亭”的建筑中,周边的植物应以秋天繁茂的类型为主,如红枫、秋桂等,依次呼应“观秋亭”的主题。再次,对于园林空间近景的营造,植物主要发挥形象塑造与细节呈现的作用,其本身就是景观的一部分,强调色彩、形状、气味等冲击力。
(三)串联要素、强化园林空间观感
如前文所述,植物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种植在何处、种植何种品种、种植品类如何搭配等,在人工操作维度具有很高灵活度。基于这一特点,植物可以很好地串联起假山、楼台、水榭、回廊等园林要素,增强园林空间观感。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围合及界面构图,为了增加园林的层次感与纵深性,需要对空间进行分割和重构,而建筑、山石等元素过于生硬,难以形成强烈的围合感,利用柔韧、密集的灌木或藤本植物,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此外,借助不同类型的植物,按照树身高低、树冠大小、树丛浓密等差异进行界面构图,让远近景观处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增加园林的生趣。
此外,植物在自然生长状态下,同样可以发挥很好的界面构图效果,这是因为植物自身的树干、枝条、叶子等在空间内相互交错,当达到一定稠密度之后,就能够形成天然的“界面效果”。例如乔木,借助其高大的外形、挺直的轮廓、柔和的外形,冲淡假山与建筑的坚硬感。苏州留园的涵碧山房北侧便是如此,从整体的空间布局来看,亭子的高度不足,假山的形体也比较平常,如果从建筑角度入手进行修改,不仅难度较大,且会造成对整个山体的压抑感。而借助银杏树木的衬托,整个空间的宽阔感立即突显出来,且与周边的景物形成了比较和谐的关系。
(四)丰富园景、渲染园林空间氛围
客观上,一座园林是由若干的独立景观共同组成的,如避暑山庄的“梨花伴月”“采菱渡”“青枫绿屿”等,以及拙政园的“芙蓉榭”“梧竹幽居”“松风水阁”等。园林空间景观的主体一般是建筑,但仅有建筑显得形单影只,因此古典园林空间景观营造的过程中,往往会通过补充不同的植物来突出主体景观,甚至一些植物可以充当主体景观,例如苏州留园的“古木交柯”,就是一个以植物为主的景观意向。利用植物丰富园景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渲染园林空间氛围,让游园之人进入设计者营造的特定意境当中。例如,大量运用翠竹营造的清幽空间景观,利用梅花营造的儒雅空间,利用牡丹、芍药、海棠等营造的华丽空间,每经一处,给人的园林空间氛围大不相同,从而平添了几份游园乐趣。
二、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的应用原则
显而易见,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的应用过程中,不是简单的“一种了之”,需要通过系统规划与科学评价,才能有效地发挥植物的价值。具体而言,植物的应用原则有三个,分别是经济性、艺术性与生态性。
(一)经济性原则
植物在园林建设投资占比很大,关于这一点,仅从园林建筑所需类型即可证明。一般来说,园林空间景观营造需要的植物主要包括:(1)观花类植物,如白玉兰、海棠、紫薇、丁香等,此类植物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2)植物观果类,此类植物多是灌木或小型乔木,如常见的无花果、石榴、琵琶等,是重要的庭院植物造景素材。(3)观叶类植物,以乔木为主,主要应用在春景、秋景的营造上,如黄杨、垂柳、黄连木、枫树等。(4)藤蔓类植物,此类植物是营造景观小品的重要素材,如金银花、常春藤、木香等,通过附着于山石、篱笆、围墙等之上,可以增加园林的生动气息。此外,竹类、荫木类、水生类等植物的可选择余地也很大,从成本角度考虑,应用植物要突出经济性原则,尽量避免过于昂贵的珍稀花树品种,这样可以节约一次性购买及后续管理成本,维护园林空间景观的可持续性。
(二)艺术性原则
园林的基本价值是供人游憩、休闲娱乐,尤其是在现代城市空间中的园林项目,应该考虑其艺术性,赋予游园之人美的享受。从人的艺术心理出发,植物的审美价值可以通过色彩、气味、层次感等体现出来。其中,“植物色彩”是最重要的艺术性影响要素,因为人感知美的信息来源中,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提供的,植物的色彩调配要尽量避免冲突化和同质化,尤其是园林空间景观过渡环节及切换场景时,色彩既要保持稳定,又要考虑差异更迭,这对于园林设计者是一个重大挑战。植物色彩合理运用的方式,在于有效控制色调、饱和度、对比三个方面,可按照“五行五色”的传统治园理论进行分配;此外,植物的气味也很重要,尽量选择香木、香花型的植物,并在空间营造方面做好不同味道的隔离,从“层次感”的角度说,具有较高艺术性的园林空间景观,应该做到“一景一色一味一造型”。
(三)生态性原则
所谓生态性原则,是指植物在应用过程中要突出“因地制宜”,符合植物的生物学特点,这样才能保障对园林空间景观的价值。事实上,我国古典园林从理论到实践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关于植物品种的选择已经形成积累了丰富经验,如大部分古典园林中都采取了桐树、槐树、枫树、柳树等树种,正是因为此类植物的适应性强、成活率高。此外,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水文、土质等特点,筛选具有观赏性、经济性、文化性的植物,也是遵循生态性原则的表现。例如,在园林空间中栽种适合本地的药用植物(如桔梗、铃薰草、满山红等),既可以美化园林环境,也可以取得经济收益。
三、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的实践策略
(一)基于“空间分隔”的营造实践策略
利用植物进行园林空间分割,是园林建设中常见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增加园林空间的层次,突出园林景观的独立性,使游园之人产生空间深邃、曲径通幽之感。基于“空间分隔”的植物营造运用,主要体现在建筑领域,以为建筑的营造法式相对固定,如中国传统建筑强调的“轴对称”特征,在没有植物分隔的前提下,可以从一侧直接窥得另一侧的全貌。但这种过于“几何感”的园林空间景观,并不符合中国园林的“自然生态型”特点,以植物分隔出大小、深浅、远近不同的空间层次,搭配花境、灌木丛、藤蔓架子等,可以让景观富有变化,使人产生“探园”的意愿。此外,植物通过分隔空间的方式,也能够突出景观的独特性,如拙政园的“听雨轩”景观,轩前是荷花池,四周被芭蕉、翠竹掩映起来,避免与周边其他景物重叠渗透,让人更集中精力去“听雨”。
(二)基于“空间切换”的营造实践策略
从古典园林营造的传承角度分析,园林是一种人文性与生态性相统一的空间形式,它以“半亩方塘”体量的容载了“包罗万象”的人文意象与自然风物,而当自然山水、亭台楼榭、花木鱼虫等“浓缩到”园林中,从游园者的角度看,“求变”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诉求。否则,一座园林一眼望去、一览无余,也就谈不上空间及景观的美感。为了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植物的应用就十分重要,因为相对建筑、山石、道路等部分,植物是唯一具有生命力的造园元素,它在不同时节是动态变化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人工加工、塑造的方式,转变为各种景观及形态。
例如,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筛选杨柳、梧桐、芭蕉、松柏、梅花等不同时节致景的植物,营造出不同的“季节空间”,游客转过围墙可观春景,越过池塘可见夏景,攀过假山可见秋景,漫步长廊可观冬景,在“以人为中心”的游览过程中,实现园林空间的不断切换。事实上,基于“空间切换”的营造方式,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被广泛地运用,但具体的实践方式,多以“诗意空间”的途径展开,这样更好地凸显出了植物的营造功能,如表1所示。
表1基于“春夏秋冬”主题的空间营造案例
(三)基于“空间深度”的营造实践策略
“曲径通幽”是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意象,并广泛地被现代园林设计所继承,其所表达的含义就是“空间深度”。事实上,园林的固定面积是有限的,过于开阔、开放的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会给人“园子小、不足看”的压抑感。利用植物巧妙地设计曲折路线,增加平面上的路径,可以将原本较小的园林“伪装成”庞大的空间感。例如,沿着园林设置“环园小道”,周边种植翠竹,或用篱笆附着藤蔓植物,曲曲折折、蜿蜒向前,并在这一路径上不断更换植物品种,实现色彩、香味、造型等穿插出现,自然就给人一种“曲径通幽、回味无穷”的体验。
四、结语
综上而言,植物是园林空间、园林景观营造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将园林视为“人文与自然的统一”形态,那么人文意蕴与自然风物的共同落脚点,便是植物。一方面,可以人为地改变植物形态、进行植物搭配,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境及特殊寓意。另一方面,基于植物的生态特性,使其发挥修复生态、美化环境等作用,给人们提供宜居空间。因此,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实践中,要提高对植物的重视程度,并促使其与地形、建筑、水体等要素的有效融合,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孙玉丽,李文华.试论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J].农村实用技术,(09):-.
[2]甘陶冉,王雪玲.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J].现代园艺,(14):-.
[3]沙新美.植物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景观营造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16(09):-.
[4]陈海峰.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要点分析[J].现代园艺,(02):89-90.
[5]窦永红.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J].现代园艺,(20):87.
作者:江伟创作于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