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地心谷巴盐古道,风景秀丽的中国第五大
2022/9/17 来源:不详古道,是一种记忆,是一道风景,是一段历史,是一种文化。随着交通的发达与完善,众多的古道已成为一道记忆中的风景线。但在湖北建始县还保留着一条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中国第五大古道”的地方,它就是位于恩施地心谷的“巴盐古道”。
巴盐古道。从自四川云阳(现为重庆云阳)至湖南凤凰古城,全长公里。是一条以食盐运输为主的古道,古时是江汉平原进入鄂西山区恩施的主道,因此也是一条商贾之道,一条官方驿道。在有了公路交通之后,此条古道大多已荒芜,然而位于恩施地心谷的这一段由依然是当地村民进出的道路,因为其景致优美,也是一条风景线。故而得以保留。就是在这一段古道之上,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描述古道之美。清嘉靖诗人黃襄在七律诗如此写道:
磴道崎岖涧水分,动行俯仰悸如焚。
崖悬走马春愁雨,谷邃飞花日看云。
古洞藤萝皆鸟迹,新碑墨刻半龟文。
狰狞石虎山头见,更有猿啼两岸闻。
恩施地心谷——巴盐古道巴盐古道于何时修建,已无从考证。应该说其的成型很早很早,因为它所在的位置就在改写了人类发展史,发现“建始直立人”的地方,“建始直立人”按照历史学家的推算,多万年前在恩施地心谷就已有了人类的足迹。因此,巴盐古道至少应与中国年的灿烂文化同时诞生。有作家这样写道:“恩施地心谷留存的古道是一条自然旅游线路,也是一条人文旅游线路,更是一条连接昨天和明天的诗意寻美路线。”
恩施地心谷——古道记忆自恩施地心谷绝壁栈道,经地心奇观,便到了与千年紫薇树为邻的古道起点石门古桥。小憩于古桥上,听向导讲述古树的稀、奇、绝。别具一番风味,千年紫薇是稀有珍稀植物品种,此树一年开花三次,脱皮一次,堪称一奇。此对种子落地不生,枝条嫁接不活,可谓一绝。真可谓诗人所写:
君临天下一紫薇,盛夏艳妆绣成堆;
隐迹深山八百年,岁岁花开不为谁。
石门古桥。亦称通济桥、仙永兴桥,后称石曼桥,是恩施州内最早的一座古桥。桥东岸古道边残存一块石碑,虽已断裂为9块,但碑额自右至左五个篆书大字:“通济桥碑记”和落款“天启五年九月乙未日吉旦”(公元年),仍然清晰可见。告诉我们此桥距今最早已有年的历史。据建始县志记载,现存的古桥重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距今亦有年。虽然桥栏已因风化的原因而风化,但桥身依然稳固,还在使用。在恩施地心谷的谷底,没有建造古桥的材料,每块重约2吨的麻条石,在没有机械设备的当年,石头来自何方,是怎样运到这里来的,至今都还是个谜!不得不让人云思索古人的智慧。
恩施地心谷——古树石桥恩施地心谷为巴蜀门户,自古设有石门关,石门驿、石门讯等交通与军事设施,清时这里就曾设石门讯,讯兵10人,为当时县设最高驻兵单位,因此被称之为施南第一要塞。
沿古道上行,地心谷的半山腰峭壁中有一洞厅,洞厅到峡谷处通道狭窄,其状如门,往来者必出入此门,故名“石门”,因此,此河也称之为“石门河”。后来,因其峡谷中河流成泉,泉如跳动的心脏,遂改名为“恩施地心谷”。石门外右为悬崖,左为深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势极为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石门外二十步,右边绝壁上有一摩崖石刻,行体竖书阳刻6个大字:“施南第一佳要”。
石门佛寺则又是一道景致。出门右,石壁穹窿,上覆如屋,因石壁作寺,也为一绝!
恩施地心谷——石门佛寺石门佛寺洞对面山叫石虎山。石虎嘴的上方有一面石鼓,更增添了石虎山的气势,蔚为壮观!
恩施地心谷——石虎山虽然古道已失去了它原来的功能,但依然美丽!行走于古道之上,回忆这条道路的辉煌,一幕幕的历史情节仿佛都在眼前呈现,令人无限遐想……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