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的清醒,使这档不起眼的综艺成为时下
2025/3/18 来源:不详这么一档看似寂寂无名的演技类综艺,能收获整个周末的话题和流量呢?
上周末的流量池,因为一档综艺爆了。
网上有网友统计,播出的前一刻,它足足喜提了48个热搜,有话题,有明星,有事件,有八卦。
不夸张地说,它疯狂收割了整个周末超过一半的热度。
正式播出的时候,番茄君才发现这波流量割得不亏——
我是女演员
演技类竞演真人秀,大家想必已经厌倦了。
前有《我是演员之巅峰对决》,后有《演员请就位》,中间还有《演技派》搅局。
那为什么这么一档看似寂寂无名的演技类综艺,能收获整个周末的话题和流量呢?
别急,我们从放出的这一期来看看端倪。
《我是女演员》并不是因为开播爆火,关于节目的争论早早就出现了。
别看综艺名为《我是女演员》,但实际上,女性导师只有刘涛一人。
不少人质疑导师选择的合理性。
节目刚开始的采访中,刘涛就说开了这个问题:
因为《我是女演员》中,所有的选手都是并不怎么专业的新人女孩。
同一个场景或片段中,如果助演都是女性,多为对手戏,可男性助演多为搭戏。
如果用成熟的女性演员去和她们对戏,对她们来说是肯定灾难性的,是降维打击,男演员则相反,会有激发作用。
所以刘涛看得很透彻,播出的节目也证明了这一点。
另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则是最近大火《山河令》的两位演员张哲瀚和龚俊以“代课老师”的身份参与到了综艺中。
有人觉得他们资历不够,有人觉得他们水平不行。
撇开这些不谈,对于还未接触过表演,没有一部影视作品的选秀女孩们来说,这两位指导他们是完全够格的。
张哲瀚如今已30岁,年出道的他已经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了近10年,29岁的龚俊也已从业6年,出演过不少影视作品。
关键这两位,给节目带来了不少话题度,拉满了综艺效果。一首拉胯的《当》喜提一热搜。
看到舞台上吻戏的时候,两人对视的这个表情又喜提一热搜。
我要是导演,我也找他们。
除了话题,节目本身的环节和赛制设计,也颇为激烈。
既然是竞演节目,肯定要有竞争的部分。可《我是女演员》这个赛制,已经不能叫竞争了,简直是“死亡游戏”。
这场竞赛颇有点网友“绝地求生”的意思:考核有三重,分别是学院小考、即兴考核、影视化公演。
第一轮27进6,第二轮6进3,第三轮3进2,最后两两PK选出优胜者。
当然,三重考核的每一重都不容易。
就拿第一轮来说学院小考来说,考核又分为三种:配音组,形体组和情绪组。
27个女孩被分为才艺班、综艺班和自定义班,每个班9个人。
考核的时候,每个考核内容,每个班需要各出三人,然后导师打分淘汰制。
更可怕的是,每一种考核是同时进行,比如配音就是9个人同时配,然后刘涛举手示意哪个,哪个的声音就会被放出来。
可怕吗?当然可怕。因为这样的比赛能力水平高下立判,配音缺陷无所遁形。
赛制只是一方面,更“损”的是,节目组选用的素材,几乎都是经过全国观众检验,熟到不能再熟的影视剧:《还珠格格》《狼殿下》《步步惊心》《山河令》……
因为太过熟悉,莫说评委导师,就是观众也一眼就能看出或听出谁好谁不好。
这种考核,称得上残酷。
这27位女孩中,有北影毕业的科班学霸,有舞蹈学院毕业的专业舞者,有从业十年的主持人,也有完全野路子的网红和素人。
可在这样的赛制下,背景并不重要,考的大多数心态,是临场,更是素养。
最简单的第一轮,就有不少自信满满的专业人士“翻车”。
女孩韩沛颖中戏播音系出身,比赛前自信满满:
可最终却没能拼过非科班的朱丹妮。
因为她的配音太过沉稳老练,反而丢失了人物情绪和感染力。
相反,朱丹妮虽然在音调和音色上略微逊色,但她进入状态很对,配个音都泪流满面,完全陷进了角色里。
同样专业翻车的还有周静波。
她是舞蹈专业,比赛前十分自信,但在情绪感染力和表现力上,反而输给了田轩宁。
看到了吗?《我是女演员》在考核上,其实是“反专业”的。
它考配音,但不单纯只考配音,同时在考察选手与角色的融合程度及台词感染力。
它考舞蹈,但不单纯只考舞蹈,还在考察选手的韵味、表现力以及表情和情绪的融洽程度。
它的目标,就是选出综合实力最强的那个人,运气成分很少。
第一轮就淘汰了21个女孩,胜出的6个女孩不知道,迎接他们的是更为严酷的考验。
第二轮即兴考核的环节,番茄君认为是最难,也是最能考验一个演员临场反应和与角色结合程度的考试。
它要怎么考?
三个场景两两对决。选手上台前,只能看到三分之一的台本,剩下的三分之二看不到。然后搭戏的男演员会随时抛给她“即兴点”的四个难题。
当中如果完成得不尽如人意,那导师团就会按下黑色按键。集满三个黑键,表演结束。
而男演员的这四个即兴难题,选手并不知道,她们怎样应对这样的难题是能否通过考核的关键。
即便对专业演员来说,这样的考核也是残酷的。因为考题太难,所以考核的结果很明显。
亮眼的不多,翻车的不少。
比如第一组紫薇自证身份的剧,前一轮的朱丹妮因为看到张铁林亲自到场过分紧张,完全陷入了慌乱。
用张铁林的话说:好像小燕子穿了紫薇的衣服。
再比如第二组田轩宁的香妃,活脱脱用自己的节奏,把香妃带黑化了。
第三组小燕子的戏节目组根本没敢放出来——表演尬翻全场,现场有媒体老师点评“脚趾抠地”。
甚至搭戏的李治廷因此还意外受伤。
不过,考题越难,越能淬炼出金子。
几个姑娘中,不乏好苗子,比如第一组的高容方。番茄君看到她的第一感觉是,她可以直接去演琼瑶剧了。
刘涛形容她“温婉秀丽”,张铁林说她“就是紫薇”,而她的表演水准也很高,既很好接住了男演员的即兴难题,
又完全进入了角色,她的表演有种情绪张力在里面,如果你认真看,你会有点想哭。
再比如第二组饰演香妃的乌日丽格。
表演上她很有灵气,因为是少数民族(她是蒙古族,香妃是维族),所以她的气质跟香妃也接近。
更可贵的是,她在表演过程中带入了自己的理解,并很好地执行了。
她不仅完成了严屹宽抛出的难题,还给他抛了个梗:给我摘月亮。
最后临走的时候,不忘自由发挥喝一杯“压惊酒”,被评委称为“神来之笔”。
你看,《我是女演员》,确实淘出金了。这其实就是这档节目最大的价值。
我们都知道,活跃在镜头里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演员,民间有无数表演能力超强的演员和素人,他们需要的不是一夜成名,而是一个机会——露脸的机会。
《我是女演员》多多少少是带着这样的职能来的。如刘涛所说,给你平台,给你机会,看你发挥。
做个合理的猜测,这波竞演和热搜下来,无论谁赢谁输,高容方和乌日丽格的演艺之路肯定会越来越顺,甚至直接出道。
除此之外,《我是女演员》对观众而言,也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三轮磨砺,三场竞演,它告诉观众们一个最容易被误解的事实:演员是有门槛的,而且门槛很高。
烂剧烂片看得多了,很多观众对演员会有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其实作为一种职业,演员本身需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在镜头面前收放自如,才能那么自然得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
“只要会哭,就会演戏”这是对演员最大的误解,而《我是女演员》用残酷的竞演,消除了这种误解,给演员以尊重,给每个女孩以尊重。
我们看得烂剧烂片实在是太多了,反而在《我是女演员》这样的真人秀中,容易被吸引,被惊艳,被感动。
或多或少,我们可能会在节目里看到,某个大考来临之前,或正在被考验的自己。
那些紧张,那些兴奋,那些不知所措和慌不择言,都因为这层个人滤镜而倍加真实,从而提醒我们自己:
虽然人生处处是机会,但每一个机会都值得被珍惜。
只有成熟、努力、坚持、奋斗,才能找到人生最好的状态,才能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找到真正的强大的自己。